志愿服務是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一環,在社會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11月,在重慶復雜的疫情形勢下,自11月11日至19日,重慶中心城區共有志愿服務隊伍1877支、志愿者約18.5萬人次開展文明勸導、宣傳防疫知識、運送保供物資等志愿服務活動,為山城抗擊疫情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
這群“熱心腸”用“志愿紅”守護“健康綠”,成為山城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發揮志愿服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社區是志愿服務的重要場景,社區志愿服務是城鄉社區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常態下,通過參與豐富多樣的社區志愿服務項目,人們不僅能感受到助人為樂的快樂,更能了解社會公共空間,走進社區公共生活,喚起公民意識和責任意識,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從而有力推進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截至今年9月,我國共有志愿者隊伍129萬余支,注冊志愿者2.2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5.9%。重慶市依托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注冊實名認證志愿者超過660萬人,約占常住人口的20%,注冊志愿服務組織3.9萬余個,累計發布志愿服務項目19.7萬余個,記錄志愿服務時長8263萬余小時。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也是志愿服務的主要陣地。今年11月,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啟動“疫情要防住·文明在行動”志愿者專項行動,重慶市直機關工委組織全體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到社區報到。截至11月16日,全市已發動1.6萬個志愿服務組織,動員黨員干部、居家市民、“雷鋒的士”、快遞小哥等50多萬名志愿者,參與聯防聯控、物資配送、文明勸導、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對于落實社區各項防控措施,把社區建成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志愿服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困境 盡管這幾年我國的志愿服務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志愿服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面臨著一些困境。
一是持續性待加強。志愿服務隊伍不穩,忽冷忽熱,上級“有要求熱,沒要求冷”,市民在“發生災害時熱情高漲,平時對志愿服務關注度不高”,志愿服務意識更多停留于感性層面。一些單位反映“沒有精力發起成立志愿服務組織,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高素質且穩定的志愿者”。一些熱心市民反映,對街道社區“人員不熟悉”,就近提供志愿服務缺少“入口”。政府購買志愿服務規模小,相當一部分的專業志愿服務組織資金短缺。
二是專業水平待提高。志愿服務是群眾參與社會生活、促進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自發行動,由于其自愿、無償提供服務,容易出現志愿服務活動安排隨意,影響志愿者參與的積極性。“有事才抓,無事就散”,缺少專業訓練和能力提升活動。一項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不足的問卷調查表明,社區工作者認為“缺乏專業技能培訓、招募渠道少、問題反饋渠道少”是排在前三位的原因,社區居民則將“缺少專業能力和資源”列為最主要的原因。
三是氛圍待增強。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傳遞助人為樂、弘揚社會正氣的重要載體。但在一些人眼里,志愿者被視為“廉價勞動力”“免費勞動力”。一些企業銷售人員佩戴志愿者紅袖標,打著志愿者的幌子在社區行營利之事,更容易加深人們對志愿服務的誤解。
持續做強志愿服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路徑 志愿服務是社會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填補了政府社會治理的空白部分,志愿服務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通過發揮其社會功能,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創新發展。持續做強志愿服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有以下路徑。
一是完善持續做強志愿服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機制。“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務。志愿服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總體規劃,可抓住當前人們防疫抗疫志愿服務熱情高漲的寶貴時機,依托區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城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培育一批志愿服務組織、培養一批志愿服務隊伍、搭建一批志愿服務平臺、實施一批常態化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加大志愿服務組織培育孵化力度,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公民個人依法合規組建志愿服務組織,鼓勵小微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同類合并,爭取實現法人登記。優化政府購買志愿服務機制,擴大政府購買志愿服務的規模,強化對志愿服務的支持力度。構建志愿服務組織與鎮街和社區的聯動機制,發揮鎮街、社區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和體制優勢,建立由黨政職能部門、服務購買部門和志愿服務組織共同參加的聯席會議,交流傳遞相關政策和信息,創造需求與供給有效對接的條件,實現鎮街、社區與志愿服務組織的人員相熟、信息相通、工作相聯。把志愿服務組織納入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實現志愿服務組織有機、有效嵌入基層社會治理,提升志愿服務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和常態化。
二是建立志愿服務人才培養機制。志愿服務是社區公共服務的重要補充,隨著社會治理的重心下移和社會結構的多元化,對社區志愿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梢劳懈咝?、黨校和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建立志愿者骨干和志愿服務組織重點人才的常態化培養制度。推行志愿服務人才到群團組織掛職、兼職的做法,積極打造志愿服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項目精品,形成品牌效應。
三是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志愿服務的良好氛圍。重慶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廣大志愿者沖鋒在前,用“志愿紅”守護群眾的“健康綠”。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加大對志愿服務的宣傳,擴大志愿服務的影響,讓志愿服務助力重慶重燃煙火氣。
責任編輯:趙勝豪 標簽:社區,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