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承載著民生幸福。社區“微網格”治理是城市運行的“底盤”,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銀古路街道寶南社區黨委始終聚焦社區居民自治,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微網格員、樓棟長“人熟、地熟、消息靈、情況明”的優勢,進一步延伸基層治理的“觸角”,織密社區治理服務“一張網”,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服務陣地,形成“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無縫隙”的微網格化管理體系。
織好基層治理“一張網”、注入新源頭 微網格員、樓棟長是社區治理的第一條線,是聯系群眾重要的橋梁和紐扣。為優化網格服務,社區將轄區按照一棟樓配備一名樓棟長、微網格員帶動樓棟長的原則,積極動員小區黨員、居民群眾等參與,通過個人推薦、組織推薦、居民推薦方式,最后選出了50名政治可靠、責任心強、辦事公道、居民認可的微網格員、樓棟長,建立了微網格員、樓棟長臺賬,每個月對微網格員、樓棟長信息進行維護和考核,對于不合格的微網格員、樓棟長及時調整,確保微網格員 、樓棟長隊伍自身素質過硬。
打好隊伍建設“一把鎖”、激活新力量 把微網格員、樓棟長隊伍作為一支重要核心力量來培養,搭建集中培訓、專職網格員傳幫帶等,鍛煉出一批政治過硬、居民信得過、服務有本事、治理有辦法的微網格員、樓棟長。創建微網格員、樓棟長提升培訓班,邀請司法單位講解法律法規等內容,并定期開展城市治理、民生政策講解、消防安全等能力提升培訓,共舉辦了各類培訓學習活動12次,有效提高微網格員、樓棟長履職能力和為民辦實事的能力。
設置志愿崗輪崗,開展政策咨詢、便民服務等,提升微網格員、樓棟長實操水平。并結合黨員“雙報到”、文明城市創建、黃河流域環境治理保護等重點工作,組織下沉一線,在一線中亮身份、聽民需、解民憂,不斷提高微網格員、樓棟長“為民辦實事”的能力。
打通治理網格“一厘米”、拉近零距離 微網格員、樓棟長在社區發揮著傳聲筒、組織員、調解員、信息員、安全員、聯絡員的第一陣地,也是解決問題的第一窗口,織細織密微網格,將為民服務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由“生人”到“熟人”轉變。設立“聯心亭”、紅管家服務點,設置微網格員、樓棟長公示欄,公布電話,主動接受居民群眾監督。了解民意、傾聽民身、摸清民情,從源頭化解矛盾,常態化開展“鄰里互助、積分兌換”等活動,讓居民在互動中熟悉起來。特別是微網格員、樓棟長為空巢老人、困境兒童等重點人群提供親情關愛、入戶走訪、心理輔助等精細化的服務20余次。
由“熟人”到“家人”轉變。常態化幫助居民解決身邊事。走進居民家中、走進居民心里,與居民共同協商議事,用心聽取居民意見,處理重要事情時及時向居民反饋,讓小區居民在議事協商中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氛圍。比如:協商小區安裝充電樁事宜、小區遛狗不牽繩事宜
由“家人”到“主人”轉變。完善居民議事,以“紅管家議事”、“涼亭議事”等形式多樣的方式,召集居民圍繞樓棟衛生環境、鄰里互助活動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安全隱患排查等事項群策群力,在拉家常中化解。真正實現“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辦”。從成立以來,通過網格群、網格主動摸排收集民意訴求115條,解決民生微事54項,實現網格服務“零距離”。
傳好為民服務“一縷音”、點亮好幸福 一個微網格,就是一塊“責任田”。俗話說一張“網”可以包羅轄區萬象,覆蓋百姓民生。采集基礎信息、宣傳政策、排查安全隱患、化解鄰里矛盾、代辦公共服務。同時常態開展宣傳法律法規、道德培育、便民義診、愛心助老、12355維權、文體娛樂、勞動實踐、等紅色“微服務”,用自己的實際的“微行動”擔起群眾的大小事,唱響為民服務的好聲音,切切實實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
眾多“格”共同治理,消除管理盲線,直面群眾,用“鐵腳板”走街串巷,摸清基層實情、吃準居民需求、了解居民期盼,把服務居民群眾延伸至群眾心坎里,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托起群眾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作者:張雯)
責任編輯:蘇田 標簽:網格服務,基層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