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干部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承載著聯系、服務基層群眾的使命。激活“神經末梢”才能喚起組織活力、凝聚基層力量。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五云街道創新舉措,探索社區干部“競聘”選任模式,通過筑建練兵“賽馬場”,打造人才“蓄水池”,搭好干部“成長梯”,鍛造一支政治過硬、素質優良、作風務實、群眾滿意的社區干部隊伍。
精心謀劃,筑建練兵“賽馬場” 打破傳統任職模式,以“賽馬”代替“相馬”。確立通過競聘上崗的選人用人模式,激活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的源頭活水。成立專職社區工作者崗位競聘工作領導小組,精心制定崗位競聘工作方案,嚴格選拔程序。拉出一支由街道干部組成的考務隊伍,統籌協調、細化分工,全程服務競聘工作。打破原有崗位限制,設立書記主任助理崗。結合社區基層基礎夯實年干部展干部隊伍大提標行動、現有社區干部隊伍結構情況和社區發展實際需要。設置三類不同崗位,在主職崗,副職崗的基礎上,增設社區書記主任助理崗。面向符合年齡、任職年限等條件的社區專職社區工作者開展公開競聘。
優化結構,打造人才“蓄水池” 現場比武,核準“識別碼”。采用“筆試測試+競職演講”的方式進行比武。筆試環節結合社區工作實際,重點檢測社區工作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競職演講重點考察競聘者的特長優勢、工作實績、崗位匹配度。對筆試、面試綜合成績突圍而出的競聘者,五云街道成立考察組深入考察,廣泛聽取干部群眾意見建議,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梯隊建設,深挖“蓄水池”。“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在競聘工作中,注重對年輕干部的選拔培養,在崗位上設置一定比例的崗位年齡限制在35周歲以下。一名29歲的社區副主任在競聘社區主職崗中脫穎而出,為社區“領頭雁”隊伍注入生機與活力。副職崗最年輕的26歲,同時競聘上崗人員持社工證的比率為100%,“蓄水聚力”梯次化培養年輕干部。
精準滴灌,搭好干部“成長梯” 精準匹配崗位。在崗位分配上,結合不同社區的治理特點,精準匹配推選競聘上崗人員到適合的社區發揮其所長,比如,把擅長溝通化解矛盾的干部推選到“大融合”社區,把善于組織開展活動的干部推選到“人口聚集”社區。同時結合原來社區干部年齡、性別結構,對社區副職進行跨社區橫向交流調整。進一步推動老中青梯隊整體建強。精準結對幫帶。建立社區新老干部結對機制,聚焦短板弱項,有針對性地做好上崗后的傳幫帶,以“老”帶“新”,促進“新”有所為,讓年輕干部盡快熟悉情況、提升能力。通過“點對點”培養、“手把手”幫教,積蓄基層治理人才“源頭活水”。通過社工之家、社工夜學堂,定期組織開展擂臺賽,讓社區書記、副書記、副主任、助理上臺比武,提升綜合能力,為進一步提升社區基層治理添動力、強引擎。
責任編輯:蘇田 標簽: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